編碼器的簡單介紹
更新時間:2020-01-16 瀏覽次數:7297
編碼器(encoder)是一種將模擬視頻信號(如比特流)或數據編制、轉換為可用以通訊、傳輸和存儲的數字信號的硬件/軟件設備。編碼器的應用十分廣泛,主要用來檢測機械運動的速度、位置、角度、距離或計數,除了應用在機械外,許多的馬達控制如伺服馬達均需配備編碼器以供馬達控制器作為換相、速度及位置的檢出。
二.編碼器的作用--分類
1.按工作原理方式不同分類
(1)增量型:就是每轉過單位的角度就發出一個脈沖信號(也有發正余弦信號,然后對其進行細分,斬波出頻率更高的脈沖),通常為A相、B相、Z相輸出,A相、B相為相互延遲1/4周期的脈沖輸出,根據延遲關系可以區別正反轉,而且通過取A相、B相的上升和下降沿可以進行2或4倍頻;Z相為單圈脈沖,即每圈發出一個脈沖。
(2)值型:就是對應一圈,每個基準的角度發出一個與該角度對應二進制的數值,通過外部記圈器件可以進行多個位置的記錄和測量。
2.按讀出方式不同分為:接觸式和非接觸式。
3.按信號的輸出類型分為:電壓輸出、集電極開路輸出、推拉互補輸出和長線驅動輸出。
4.以編碼器機械安裝形式分類
(1)有軸型:有軸型又可分為夾緊法蘭型、同步法蘭型和伺服安裝型等。
(2)軸套型:軸套型又可分為半空型、全空型和大口徑型等。
5.以編碼器工作原理可分為:光電式、磁電式和觸點電刷式。
三.編碼器的作用有哪些呢?
編碼器Encoder為傳感器(Sensor)類的一種,主要用來偵測機械運動的速度、位置、角度、距離或計數,除了應用在產業機械外,許多的馬達控控制伺服馬達、BLDC伺服馬達均需配備編碼器以供馬達控制器作為換相、速度及位置的檢出所以應用范圍相當廣泛。根據檢測原理,編碼器可分為光學式、磁式、感應式和電容式。根據其刻度方法及信號輸出形式,分為增量式編碼器和式編碼器。光電編碼器是利用光柵衍射原理實現位移—數字變換的,從50年代⑦應用于機床和計算儀器,因其結構簡單、計量精度高、壽命長等優點,在國內外受到重視和推廣,在精密定位、速度、長度、加速度、振動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接觸式編碼器----采用電刷輸出,一電刷接觸導電區或絕緣區來表示代碼的狀態是“1”還是“0”。
非接觸式編碼器----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時以透光區和不透光區來表示代碼的狀態是“1”還是“0”。
增量式編碼器----將位移轉換成周期性的電信號,再把這個電信號轉變成計數脈沖,用脈沖的個數表示位移的大小。在轉軸旋轉時,有相應的脈沖輸出,其計數起點任意設定,可實現多圈無限累加和測量。
式編碼器----直接輸出數字量的傳感器,常用于電機定位或測速系統。因其每一個角度位置都對應的數字編碼,因此它的示值只與測量的起始和終止位置有關,而與測量的中間過程無關。
旋轉增量式編碼器----以轉動時輸出脈沖,通過計數設備來知道其位置,當編碼器不動或停電時,依靠計數設備的內部記憶來記住位置。
多圈式編碼器----運用鐘表齒輪機械的原理,當中心碼盤旋轉時,通過齒輪傳動另一組碼盤(或多組齒輪,多組碼盤),在單圈編碼的基礎上再增加圈數的編碼,以擴大編碼器的測量范圍,由機械位置確定編碼,每個位置編碼不重復,而無需記憶。
- (上一篇):主軸編碼器常見幾種輸入方式
- (下一篇):編碼器元件及其應用